首頁 > 新聞 > 綜合 > 船股評論 > 正文

上海佳豪急尋“救命稻草”

2013-11-21 08:07:21   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    編輯:國際船舶網   我有話要說

上周四,上海佳豪發布資產重組預案,擬通過增發加現金方式收購上海沃金石油持有的沃金天然氣100%股權和上海捷能天然氣運輸有限公司80%股權。

從10月9日停牌到11月14日公告收購方案,歷時不過短短36天;主要被收購標的僅成立不到一個月,而收購價則比凈資產溢價7倍多。這便是上海佳豪在今年高潮迭起的并購大戲中呈現的最新一出戲。上周四,上海佳豪發布資產重組預案,擬通過增發加現金方式收購上海沃金石油持有的沃金天然氣100%股權和上海捷能天然氣運輸有限公司80%股權。

然而,記者深入了解后發現,這起閃電收購案不僅有定價偏高之嫌,而且公司一再宣稱的協同效應,無論是現實基礎還是產業前景均難如預期。

“閃電收購的背后,反映出上海佳豪急于走出目前經營窘境的心態。但事實上,這次收購無論是定價還是前景,很可能只是看上起很美。”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如是評價。

耐人尋味的是復牌當天的股價走勢,該股在集合競價階段首先呈現為漲停狀態,但這一狀態只持續了幾分鐘就變成了接近跌停,而最終的開盤價仍以跌9.05%開出。

“這其實已經反映出投資者疑惑與不看好的態度。”上述基金經理剖析道,“一是收購價格溢價較多,二是所收購資產與上海佳豪現有主業關聯性并不明顯,投資者擔心被忽悠”。

公告顯示,上海佳豪此次豪擲2.6億元收購的主要標的為沃金天然氣公司100%股權,該公司由其控股股東沃金石油于今年10月15日設立,核心資產為位于上海的5座加氣站。

數據顯示,沃金天然氣2012年凈利潤為768萬元,而今年前10個月凈利潤則為639萬元。

“如果按照今年1000萬的凈利潤計算,2.6億元的收購價相當于26倍PE,并不便宜。”中信建投湖南總部研究總監劉亞輝分析,“從凈資產增值率來看,沃金天然氣743%的增值水平同樣驚人。”

記者對比了2013年其他三宗天然氣資產收購案的定價情況,本次沃金天然氣743%的凈資產增值率不僅高過*ST聯華收購山西天然氣的276.84%,也高過金卡股份收購華辰投資的155.20%,更遠超光正集團收購慶源管道時的5.08%。

而在沃金天然氣的凈資產構成當中,記者發現“長期待攤費用”高達2141萬元,占凈資產比重達到71%,如此看來,沃金天然氣最具有價值的資產極可能是這一筆長期待攤費用。

“這項費用是氣站場地租金,所以需要進行長期攤銷。”11月15日,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上海佳豪,公司董秘馬銳如是解釋道。

劉亞輝分析,不排除這筆費用包含了天然氣運營牌照的隱形價值,這也是上海佳豪收購沃金天然氣的核心邏輯之一。

但隨著新一輪破除壟斷改革的深入,天然氣運營牌照的稀缺性極有可能降低,從而導致壟斷產生的高溢價逐漸消失,“像沃金天然氣2012年高達44.3%的毛利率很可能引來不少競爭者,能否繼續保持這樣的毛利率其實很難說的。”

“不過對于上海佳豪來說,那都是以后的事,目前第一要務還是通過收購渡過目前的難關。”劉亞輝補充道。

作為首批上市的創業板公司,上海佳豪近幾年可謂光環褪盡。

“公司所從事的船舶工程設計、工程承包以及監理業務屬于周期性行業,行業景氣度與全球經濟發展以及造船行業自身周期相關度較高。”一位交通運輸行業研究員對記 者表示,國內造船行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沖擊下,由于多數缺乏核心技術,長期處在全球造船產業鏈的中低端,因此業績普遍進入低潮期。

資料顯示,2011年、2012年和2013年1-9月,上海佳豪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.31億元、2.67億元與1.22億元,下滑趨勢明顯;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分別為7669萬元、2393萬元與916萬元。

“在這種情況下,公司進行外延式擴張并不奇怪,但選擇天然氣切入卻讓人有些意外。”上述研究員坦言。

公告顯示,上海佳豪希望通過本次交易獲取陸上天然氣加氣業務和相關資質,進而結合已有技術,開展水上天然氣加注設施建設和水上天然氣加注業務,以推動天然氣在船舶上的應用,構筑船舶天然氣應用產業鏈。

但這一設想在業內人士看來過于理想化。

“由于天然氣氣源的稀缺與緊張,目前陸地上交通工具對天然氣的需求都沒有滿足,姑且不論海上加氣存在的技術難度,僅從緊迫性和環保的角度來看,海上加注業務的 迫切性也遠遠比不上陸地。”一位從事多年天然氣運營的專家告訴記者,“更何況我國是一個相對富煤炭、貧氣、少油的國家,天然氣的應用常常受限于氣源不足。”